文/ 鄧哲偉 臺北國際商會理事長
在地方政府資源普遍吃緊的年代,要讓人民有感施政、得到廣泛認同,是極不容易的事。但今年《遠見》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結果出爐,苗栗縣長鍾東錦從去年的四星縣長晉升為「四點五星首長」,施政分數73.2分、滿意度突破七成,創下自2012年以來最亮眼的成績。這份成績,不只是數字上的榮耀,更代表苗栗縣民對於一位「用最少資源做最多事情」縣長的真心肯定。
熟悉苗栗的人都知道,這是一個長期面對財政壓力的縣份,縣府每一分錢都得花在刀口上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鍾縣長沒有怨天尤人,而是發揮企業家和民意代表出身的務實精神,帶領縣府團隊創新施政、突破傳統格局,展現出真正「少人一截,做得更多」的精神。
鍾東錦縣長在受訪時提到,「大家可以攤開縣市組的預算來看,其他縣市的預算多出苗栗百億元以上,但我們卻能讓鄉親普遍滿意,這是難能可貴的成就。」這番話說得誠懇,也說出了苗栗的困難與韌性。
這份佳績當然不只是縣長一人之功,更是縣府整個團隊的努力成果。從議會的監督、兩位立委的中央協調,到各鄉鎮市長與基層公所的攜手合作,這是苗栗縣整體施政協力的成果,是一場團體戰的勝利。鍾縣長提到「夥伴關係」四個字,特別令人感動。地方政府若能建立這種橫向尊重、垂直互信的合作氛圍,施政成果自然會被民眾看見。
民調數字也說明了一切。苗栗縣施政滿意度從首年起大幅提升20個百分點,不滿意度則為全台次低。道路交通、教育、觀光休閒等面向皆有大幅進步,尤其教育滿意度成長為全台最高,負評下降也最多。這不僅是績效的展現,更是民心的回應。
我們還看到,苗栗不再只是傳統農工縣,而正在轉型為一座「科技新都心」。鍾縣長積極爭取竹科擴展到苗栗,帶動產業轉型;招商引資穩步推進,經濟與就業逐漸起色。在還債的壓力之下仍能布局長遠,這不是短期操作,而是有計畫、有願景的治理藍圖。
當今年其他縣市可能因政治對立、輿論風向起伏而滿意度震盪時,苗栗卻穩穩往前走,這正是難得可貴的地方。
當然,我們都知道苗栗仍有許多待改進之處,無論在基礎建設、青年留鄉、地方創生等面向,仍需更多資源與巧思。但這次的成績單,是人民對縣府方向的肯定,也是一個起點、一種鼓勵。
作為一位土生土長的苗栗人,我由衷為這片土地的進步感到驕傲,也要給鍾東錦縣長和縣府團隊一個誠摯的讚。不浮誇、不造神,只是誠懇說一句:在苗栗這樣資源有限的條件下,能做到讓人感受到變化與希望,這是實實在在的本事。
未來仍有許多挑戰,但只要縣府持續傾聽民意、堅守施政初心,相信苗栗會愈來愈好。進步無終點,佳績無上限,讓我們一起期待這塊土地迎向更光明的明天。
*專欄反映作者意見,不代表本社立場